欢迎来到泰古缘!网站地图手机端

绿能港领航 智造谱写绿色能源新篇章

taiyuan 3小时前 阅读数 112815 #新闻资讯

6 月 30 日,中央电视台报道了我国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建成。

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(简称中国海油)盐城“绿能港”的 6 座单罐容量达 27 万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 (LNG) 储罐在江苏盐城同时完成机械施工。

绿能港领航 智造谱写绿色能源新篇章

在施工现场,中国海洋石油工程有限公司(简称海油石化工程)江苏滨海 LNG 一期扩建工程总承包项目组(简称江苏项目组)洋溢着喜悦之情。

自 2021 年 6 月开工以来,海油石化工程作为总承包牵头方,历时 3 年,将我国首批 27 万立方米 LNG 储罐群建成现实,推动了绿色能源超级工程自主设计建造技术的国产化,LNG 接收站总承包技术能力稳居国内第一梯队。

绿能港领航 智造谱写绿色能源新篇章

“智”绘蓝图

我国大力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,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得到广泛应用。

中国海油按照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要求,积极推进“绿能港”建设。

“绿能港”寓意绿色能源港,契合了 LNG 接收站的绿色能源保供使命。

“海油石化工程积极参与‘绿能港’的设计和建造。”海油石化工程总经理吴广增介绍说,“2007 年以来,海油石化工程参与国内将近一半 LNG 接收站的技术咨询、设计或建造,见证接收站储罐规模从 3 万立方米到 16 万立方米、22 万立方米,再到 27 万立方米的跃升,逐步掌握 LNG 接收站自主设计建造技术。”

与 22 万立方米的 LNG 储罐相比,27 万立方米的 LNG 储罐在储存性能、经济性等方面更具优势。

海油石化工程江苏项目组负责盐城“绿能港”一期扩建工程的设计、采办、施工和试车。

项目经理史厚增办公室贴着的“绿能港”一期扩建工程蓝图上密密麻麻地做了标记,纸边因为磨损而微微卷起。

“建设首批 27 万立方米的 LNG 储罐群,罐容的跃升对设计和建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”史厚增说,“我们凭借丰富的设计建造经验,因地制宜地推进中国海油 CGTank 大型 LNG 储罐技术这一中国方案的工程转化。”

“我们将中国海油自主技术与建造实际相结合,进行工程化落地,因地制宜开展设计。”江苏项目设计经理商丽娟说,“在现场安装高峰期,设计团队将与一期工程衔接最紧密的工艺厂区设计作为重点,集中力量攻关,设计代表常驻施工现场,随时进行技术对接,根据现场情况调整设计参数,确保设计质量。”

海油石化工程设计团队采用数字化设计,绘就智慧蓝图。

绿能港领航 智造谱写绿色能源新篇章

应用工程设计集成平台,工艺、管道、设备等各专业实现线上联动设计,整合设计过程数据,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,提升设计效率。

实现全流程三维模型设计,立体展示储罐和接收站设计布局,大到 27 万立方米储罐内外部细节,小到一个螺栓,都能一目了然,更好地指导工程建设。

储罐是液化天然气产业链中的重要设备,不仅储存的介质温度极低,为-162℃的液化天然气,还需经受火灾、爆炸、地震等极端工况考验,对建造技术水平要求极高。

在盐城“绿能港”项目建设中,创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,用智慧建造打造优质工程。

项目所在地地处古黄河入海口,地下全是松软的淤泥质黏土。单座罐体自身重量超过8万吨,再加上储罐中装的是-162℃的液化天然气,6座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场地最大承重超过130万吨。为了让储罐稳固立足,每一座储罐最下方都由 406 根直径1.5米、长75米的桩基牢牢撑起。

项目首次采用一体化成桩技术,将75米长的桩基一次浇筑成型,采用“远距离卫星定位沉桩定位系统”,智能化控制提升桩基施工精准度,用牢固的基座稳稳支撑储罐。

储罐内罐相当于保温瓶的内胆,是保证液化天然气储罐低温性能最重要的因素。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内壁板高近45米,总重量近4000吨,焊接工作量大、技术要求高,安装极具难度。我们实行全过程监管,采用超声波测厚仪、全站仪等精密检测设备,逐张验收、逐层检测,将内罐壁板安装主要参数的误差成功控制在1毫米以内。

我们还应用第四代焊接智能化检测系统,采用AI智能阅片,提升了焊接进度和质量,6座储罐内罐焊接一次合格率达99.51%,高于96%的行业一般水平。

6座27万方液化天然气储罐同时建设,工程量巨大,使用混凝土超过1056000立方米,钢材超过93000吨,钢材用量足够建设2座鸟巢。在建设高峰期,施工现场有几十个工种进行技术支持,共有18家主要施工单位,建设人员超过1860人。我们用项目管理系统打通设计、采办、施工全周期的标准化精细化管理。

在项目现场打造“智慧工地”,全方位全时段掌握设备和人员工作状态,施工作业全过程可追溯。二维码干预与智慧工地联动,隐患排查“码”上办理,640多台施工机具可视化动态管理。在高质量建设实体工程的盐城“绿能港”一期扩建工程以全专业数字化设计为起点,实施工程建设全过程数字化交付,为这一超级工程打造数字化“孪生兄弟”。

与合作单位一起,为盐城“绿能港”打造了一个多维可视的数字化集成平台,从设计采购到施工调试,项目全过程各阶段产生的数据、文档、模型都能通过平台做到一目了然。围绕液化天然气生产全链条管理的数智化转型,重塑了生产流程,实现了能流监控与碳足迹的精细化管理,打造智慧“绿能港”。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。

发表评论: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
热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