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界预计今年内中期借贷便利(MLF)利率难继续下降,但仍对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下调抱有一定期待。
6月17日,中期借贷便利(MLF)利率维持不变,符合市场预期。债券市场当日波动较小,短债收益率小幅上升,但7年、10年、30年期国债收益率普遍下降。4月以来债券市场经历波折,但近期市场情绪有所恢复,30年期国债活跃券(230023)收益率17日收盘报2.5085,下行0.35BP。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2月28日,30年期国债收益率首次跌破2.5%,低于MLF利率,一度引发市场关注,此后一度触及2.4%。监管部门此前多次发文发声警告市场投机,收益率最高回升至2.58%附近,但近期又开始逼近2.5%。
机构人士普遍表示,由于近期资金面偏松、债市仍在“资产荒”的偏乐观情绪中,利率多数下降,尽管季末降息概率低,但债市回调仍是布局机会。
外部因素或制约中国降息
近期,有观点认为,中国央行会下调MLF利率,尤其是6月的信贷数据整体偏软。
但国泰君安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周浩表示,他不认同降息的看法。“一方面,央行需要在政策利率和汇率之间寻求平衡。由于中美利率差距较大,人民币仍面临贬值压力,因此央行在进行政策利率下调时可能会三思,尤其是美联储已将首次降息推迟到2024年下半年(共识预期目前在9月以后)。央行也不希望长期债券收益率大幅下降,持续警告债券市场中的投机活动。意外降息可能会引发更多资金流入债券市场,这与央行最近的声明可能不一致。”
尽管如此,周浩认为,本月20日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有下调的可能性,尤其是5年期的LPR,这将有助于银行保留家庭的按揭贷款。
数据显示,5月新增社会融资总量为2.06万亿元,主要源于政府债融资。统计2024年1~5月居民、企业和政府的总融资可知,居民信贷累计融资不足9000亿元,比去年少约1万亿元;而政府债净融资较去年同期少约3500亿元;企业信贷和债券融资较去年同期少1万亿元,企业融资减少受到“挤水分”影响,导致需求反弹乏力。
有观点认为,目前中美利差已倒挂达220BP,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能继续保持在7.2左右实属不易,目前人民币中间价仍较模型超出近1000点,足见央行稳定汇率的意图。在这一背景下,利率调整也需要考虑对汇率的影响。
德国商业银行新兴市场经济师吴汤米(Tommy Wu)表示,过去两周,中国央行将人民币日均中间价设定在7.11左右。自4月初中间价低于7.0950以来,近期总体上有轻微贬值趋势,央行整体仍通过设定偏强的中间价来维持汇率稳定。他也提到,近阶段,中国出口商推迟了美元兑回,出境旅游的回升导致更多外汇流出。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。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